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知識普及舉行發布會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知識普及舉行發布會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齊文升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主持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提問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回答記者提問
封面新聞記者提問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齊文升回答記者提問
香港中評社記者提問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提問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回答記者提問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邀請記者提問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提問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回答記者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提問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回答記者提問
成都商報記者提問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齊文升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提問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回答記者提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歡迎參加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引導人民群眾正確理性看待疫情,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護能力。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及時發出權威聲音,保證公眾得到準確可靠的信息。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學知識普及。
我們請來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先生、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先生、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齊文升先生,請他們就假期旅游注意事項、扶正氣**********、普通人防疫方式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2020-04-23 15:00:48
首先,通報一下疫情情況。
4月22日0時—24時,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0例,其中6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分別為陜西2例,吉林、黑龍江、上海、廣東各1例;4例為本土病例,分別為黑龍江3例,廣東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當日新增****出院病例56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824人,重癥病例減少15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793例,其中重癥病例37例;現有疑似病例16例。累計確診病例1616例,累計****出院病例823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4月22日24時,據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959例,其中重癥病例63例;累計****出院病例77207例,累計死亡病例4632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2798例,現有疑似病例20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728049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8429人。
2020-04-23 15:01:39
湖北當日無新增確診病例,無新增和現有疑似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出院病例28例,現有確診病例69例,其中重癥病例2例,均為武漢病例。累計****出院病例63547例,其中武漢46395例;累計死亡病例4512例,其中武漢3869例;累計確診病例68128例,其中武漢50333例。
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27例,其中境外輸入1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3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31例,其中來自境外輸入7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癥狀感染者984例,其中境外輸入166例。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1504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033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5例,臺灣地區426例。
4月22日,湖北現有重癥病例降至2例,全國現有確診病例首次降至一千例以內,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已有半數以上****出院。但個別地方聚集性疫情確診人數仍在增加,要盡快阻斷傳播途徑,補上防控短板漏洞,堅決遏制疫情反彈。
以上是疫情情況。
2020-04-23 15:02:11
下面進入現場提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圍繞今天的發布主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0-04-23 15:03:58
馬上就要到五一假期了,老百姓可不可以小范圍地進行旅游?這樣的旅游會不會導致聚集性疫情風險增大?此外,我們想要去旅游的話,應該如何做好防護,飲食上要注意哪些?謝謝。
2020-04-23 15:13:36
謝謝您的提問。確實,五一將至,大家會比較關注這個問題,對于大部分近期沒有病例報告的地區,出去旅行還是比較安全的,但是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輸入病例或者本土病例,我們要保持警惕的心,要意識到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對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這些高危人群不建議出行旅游。對于出行人員要注意預防,一是出行前做好準備,建議就近錯峰出游,盡量避開熱門景點或者景點的高峰時段,避免在密閉空間內開展一些娛樂項目,如果準備跨地區出游的話,應該選擇近期沒有病例報告的地區,并且要提前去聯系景區,了解當地的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準備,也需要準備一些必要的口罩、手****劑物品,以備路上使用。
第二,途中要做好防護,如果乘坐飛機或者火車等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和乘務人員的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要做好手衛生,并且妥善保存票據以備查詢。
第三,旅行期間要做好防護,在游玩過程中在景區有序排隊,保持人際距離,當然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咳嗽禮儀,隨時做好手衛生。出去住宿的話,應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賓館,入住后要開窗通風,旅途中出現發熱、干咳、乏力等癥狀應該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剛才提到的關于飲食也要注意,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盡量減少飲食的次數,在景區內建議****外帶的食品,如果在餐廳用餐,建議間隔落座或同側用餐,與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謝謝。
2020-04-23 15:13:50
我們知道,這次的新聞肺炎的診治過程中,中醫藥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請問齊主任,在中醫上如何認識新冠肺炎,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上發揮了哪些作用?謝謝。
2020-04-23 15:14:20
謝謝你的提問。我們知道,這次武漢的新冠肺炎的疫情中醫藥在整個救治過程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以我們****批國家中醫醫療隊接管的武漢金銀潭醫院南一病區為例,我們在黃璐琦院士的帶領下,1月25日去的武漢,3月31日回到北京,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南一病區一共收治了158個病人,到3月31日共出院了140個病人,經中醫和中西醫結合****出院132個病人。南一病區和其他七個相似的病區進行了比較,南一病區死亡率****,****的使用率也是****的,所以中醫藥的療效是比較確切的。
另外,中醫怎么認識新冠肺炎?中醫有2000年的歷史,歷來都是在同熱性病作斗爭的實踐中總結出來了一系列的中醫理論。中醫認為新冠肺炎還是瘟疫的范疇,瘟疫病因一定是有毒,叫疫毒,一般是從口鼻而入,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之后,病人的表現有常見的發燒、咳嗽,這是肺的癥狀,另外有腹瀉、乏力,這是脾的癥狀。**近我和國外的一些同行進行交流,國外的新冠患者早期的癥狀,一個是嗅覺、味覺喪失。我們知道嗅覺主要是肺開竅于鼻,味覺主要是脾開竅于口。所以中醫認為新冠肺炎病變部位還是在肺和脾。病變性質,我們通過臨床觀察和總結,認為早期還是以濕毒為主,中期有化熱的傾向,后期就耗傷正氣?偠灾,總括新冠肺炎的整個病程,我們認為疫毒閉肺是它的核心病機,我們通過臨床的不斷摸索,總結出新冠肺炎的一個有效核心方適用金銀潭病人,效果還是不錯的,很多金銀潭住院患者從早期對中醫藥不了解,逐步的接受、喜愛中醫藥,還有患者主動要求轉到南一區進行中醫藥****。所以,中醫藥在新冠肺炎防治過程中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醫講用藥如用兵,中醫****新冠肺炎不是某一個單純的作用和某一個單純的靶點,中醫講究君臣配伍,講究整體布局。比如像新冠肺炎的****,中醫認為在人體的上部,叫上焦,上焦就是宣肺清泄、疏散上焦,在人體的中部,是化濕和胃、斡旋中焦,在人體的下部,要********、暢通下焦。整個病程過程中還要照顧到人體的正氣,這樣的話,就能起到鼓動正氣、扶助正氣的過程。
另外,在整個新冠病人病程來看,早期要祛邪為主,到了中期清熱化濕比較多,到了后期一般扶正用的比較多。中醫講的是辨證論治,要根據病人病情的演變具體情況來辨證施治,這實際就是中醫的用藥思路,是起效的一個思路。謝謝。
2020-04-23 15:28:11
之前有很多專家都認為新冠病毒不耐高溫,現在是春夏之交,請問疫情是不是會隨著氣溫的升高逐漸的被遏制?謝謝。
2020-04-23 15:31:43
謝謝您的提問。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新冠病毒的本身,它是一種RNA病毒,跟SARS病毒和MERS病毒都屬于冠狀病毒科,具有囊膜,病毒顆粒形狀近球型,對熱是敏感的,對紫外線、醫用酒精、含氯****劑等也敏感。
針對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隨著天氣逐漸炎熱,新冠病毒是不是會逐漸消減?我們可以嘗試從病毒性質和病毒的傳播方式兩個方面分析一下。首先,新冠病毒是一種囊膜病毒,相對來說,對溫度是比較敏感的,氣溫升高是不利于病毒存活的。但是,我們需要對病毒的傳播方式進行分析和思考,尤其不同的病毒傳播方式是不太一樣的。比如埃博拉病毒通過直接接觸進行傳播,流感病毒主要可以通過空氣進行傳播,F在我們知道通過空氣傳播的病毒,相對容易受到氣溫的影響,這就是為什么流感一般是在氣溫比較低的冬春季高發,夏季不常見。
現在我們普遍認為,新冠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等方式進行傳播,相對來說,這種傳播方式受氣溫的影響會小一些,而且我們也注意到南半球的國家目前處于夏秋季,天氣比較炎熱,但是新冠疫情依然持續發生。**終情況如何,我們需要進一步觀察。謝謝。
2020-04-23 15:32:00
近期,有境外媒體報道美軍重啟位于馬里蘭州的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那里很多民眾得到消息以后開始外逃,美國認為有多個證據表明,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去年8月被緊急關閉的原因十分蹊蹺,認為該基地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源頭,并在美國造成秋冬季節流感大流行,之后病毒通過參加武漢軍人運動會的美國軍人在中國發生變異后再次暴發,請問臺上專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謝謝。
2020-04-23 15:34:02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其實,我們注意到互聯網上相關信息,美國有人懷疑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可能是新冠病毒來源的說法,美國方面對此沒有公開回應,我們無從做出判斷。病毒溯源本身是科學問題,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再次發生同類疫情對人類社會造成危害。目前,****各國科學家都在開展病毒源頭的研究,對新冠病毒的來源提出了許多學術觀點及假設、猜想。中國科學家目前也在認真開展相關研究,為早日找到新冠病毒的起源,有針對性的做好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從病毒溯源的科學研究全過程來看,這是一項科學難題,需要較長時間而且存在不確定性,需要將眾多生物學信息和流行病學證據匯聚成相互印證的證據鏈,才能真正完成任務。人類歷史上很多疾病比如艾滋病、SARS等,對其源頭的探索歷經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研究,雖然取得了進展,但研究結果僅是推測,尚未得出**終的答案,研究工作至今仍在繼續。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希望****各國把精力和關注點集中放在疫情防控重點工作上,病毒溯源這一科學難題需要各國科學家深入研究。謝謝。
2020-04-23 15:34:29
我們注意到,近日有地方公布的確診病例行動軌跡顯示,患者和其他確診病例一同聚餐,并可能因此被傳染,那我們現在還能不能去餐廳堂食,如果去的話,應該如何防護?謝謝。
2020-04-23 15:35:55
當前,仍然不推薦大規模的聚餐,也不建議攜帶沒有自理能力的嬰幼兒進行堂食。普通就餐我們還要建議選擇一些衛生條件好的餐廳,就餐前要做好預約,做到錯峰用餐來避免擁擠。剛才您提到的這個問題,說明近距離接觸和聚集,確實是感染的一個風險,進入餐廳前我們還是要配合工作人員做好體溫測量、登記,如有發熱不應該進入餐廳。在餐廳期間,也要盡量減少接觸那些公共設施,做好手衛生,在飯前和入廁后洗手,在用餐的過程中盡量與他人保持人際距離,注意咳嗽禮儀,并且如果多人共同用餐的時候,現在推薦使用公筷和公勺,這也是減少接觸傳播的機會,降低感染的風險。謝謝。
2020-04-23 15:36:14
剛才施一研究員已經介紹了新冠病毒的特點,其實大家現在**關心的還是這個疫情什么時候才能**終的結束,會不會像有些科學家擔心得那樣,會變成一個常態化的病毒,每年像流感一樣都會暴發?還有人認為會不會變成一種常態化,變成一種常見病,專家有什么看法?謝謝。
2020-04-23 15:40:23
謝謝你的提問。關于新冠肺炎疫情何時結束,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中國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經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范圍內存在,疫情對人類的威脅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難說在短期內結束。
關于新冠病毒是否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常態化流行,有專家認為,這種可能性有,但是發生概率比較低。流感病毒具有高變異性、高傳染性的特點,例如今年人群對流感免疫,但明年流感病毒可能發生變異,產生新的毒株,導致再流行。目前沒有發現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這么高的變異性,因此常態化的可能性不太大。也有專家認為新冠病毒傳播能力高,已有四種冠狀病毒為季節性流行,新冠病毒形成季節性流行,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無論發展趨勢如何,我們相信事在人為,疾病防治技術的發展、有效藥物的發現,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必將幫助人類取得抗擊疫情的**終勝利。
關于新冠肺炎是否會變成慢性病的問題,專家分析認為,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實踐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復制,慢性攜帶不太可能。從其同類的兩種冠狀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東呼吸綜合癥的兩種冠狀病毒,尚未觀察到感染者持續帶毒,從我國幾萬名新冠恢復者來看,也未觀察到長期帶毒的跡象。因此,目前的知識認為,個體感染新冠病毒后長期帶毒的可能性極小,現階段也尚未得到證明其慢性化的免疫學和病毒學研究證據。
新冠病毒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病毒,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在持續不斷深入。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科研攻關,一方面,要持續加強對病毒的監測,深入揭示病毒本質和流行規律,密切關注病毒變異情況。另一方面,要積極研發疫苗和有效藥物,為從根本上防控疫情提供強大的科學支撐。謝謝。
2020-04-23 15:41:33
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對于普通人來說,在日常生活里中醫藥可以給我們提供哪些扶正氣、**********的方法?謝謝。
2020-04-23 15:49:07
謝謝你的提問。我們知道,中醫有一句名言叫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充足就不會發生一些疾病包括傳染病,實際上這種理解對了一半,我們說正氣存內,不在于正氣的強或者弱,更講究的是一種平衡,就是機體內在功能正常的一種狀態,才叫正氣存內。也就是說,在中醫看來,正氣的強弱和平衡,中醫更重視平衡。所以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平常要想讓正氣存內,并不是說吃補藥就管用,當然也不是說吃點去火的藥就能正氣存內,還要講平衡,有火了就要去火,有虛了就要補虛。所以日常生活當中有些人老吃人參、黃芪、蟲草,老吃一些補藥,吃多了容易上火。也有一些人反過來,比如平常就愛喝金銀花、板藍根,把這個作為去火的藥長期服用,**近有吃安宮牛黃丸,這都是一些錯誤的方法。我們認為******是調出來的,不是補出來的,上火了就需要瀉火,有虛才能補,只有陰陽平衡了才是正氣存內的狀態,陰陽平衡很重要。
怎么保持陰陽平衡?怎么正氣存內?中醫認為有幾個方面,一是順應四時季節的氣候變化,人的起居和生活要與四季相適應,要適當地進行有氧運動,要保障充足的睡眠,及時增減衣服,這是****個方面。第二個方面,要調節情緒,因為精神狀況的波動和變化會影響******,所以我們平時要保持一個心態平衡,避免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的影響,這個也很重要。第三是節制飲食,不是說要多吃什么,少吃什么,飲食要均衡,不能偏食,尤其在夏季或者冬季或者在感冒的時候要注意飲食的清淡、營養。第四個方面,可以適當做一些藥物調理。如果經過上述生活起居的調理,還有不適的感覺,比如上火,大便干燥或者粘滯不通暢,也有睡眠不好,平常沒有精神,可以通過中藥進行調理。
另外在疾病的預防上,中醫在傳染病的預防上重視內因,傳染病的發生有三個要素:一是傳染源、二是傳播途徑、三是易感人群。中醫著眼在易感人群,在調人的體質,重視內因,也就是說,身體內陰陽平衡了,正氣存內了,就不易感染這些傳染病了。怎么調理呢?剛才說過,要從起居、生活、飲食、情緒等等各方面進行調節,如果這些還達不到目標,可以適當的吃一些中藥進行調理。謝謝。
2020-04-23 15:49:32
疫情很難在短期內結束,請問在疫苗沒有研發成功和上市之前,我們普通人的****的防護方式是什么呢?謝謝。
2020-04-23 15:55:42
謝謝你的提問。我剛剛講過,新冠病毒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病毒,我們普通人的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是沒有免疫保護記憶的。通常情況下,病毒感染人體后,人體免疫系統才會產生響應,繼而產生保護性抗體和細胞免疫記憶。
在疫苗沒有研發成功和上市之前,針對新冠病毒疫情,目前仍舊以公共衛生防控措施為主,主要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公眾應該戴好口罩、勤洗手。對于已經感染的患者,做好“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及時給予臨床****的措施,可以有效對抗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我們也在持續對新冠病毒展開深入的科學研究,包括了解病毒的起源和進化,致病傳播機制以及病毒檢測技術的升級和優化,疫苗和藥物的進一步開發。這些知識和技術的突破和積累,我們相信將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與此同時,依托中科院微生物所建立了“中國科學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研文獻共享平臺”,這個平臺系統匯聚了科研人員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獻,集成了支撐文獻的核酸序列、菌毒種信息、晶體結構等科學數據資源。這一共享平臺的開放和服務體現了支撐新型冠狀病毒科研的重要進展,將為病毒研究和疫情防控提供重要參考。謝謝。
2020-04-23 15:56:05
我們再提**后一個問題,請繼續提問。
2020-04-23 15:56:45
近期多地高校陸續公布開學時間,針對返校途中如何正確防護,開學后上課、用餐應該注意什么?專家有哪些建議?謝謝。
2020-04-23 15:57:19
謝謝您的提問。****,學生要嚴格遵守學校的安排進行返校,返校的途中如果是長途旅行返校,應該隨身攜帶口罩、手****劑這些物品,在乘坐公共交通的時候還要按照乘務人員的安排,全程佩戴口罩,妥善保存票據,在旅途中要做好健康監測,到校后應該按照所在地的防控政策和學校的安排進行登記和健康管理。當然,學生還是要主動學習新冠肺炎的防護知識,采取一些科學恰當的防護措施。
第二,開學之后上課,學生在進入教室之前,應該主動測量體溫并且佩戴口罩,座位之間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在教室停留期間也要避免扎堆,宿舍內保持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近距離接觸,當然宿舍人可能比較多,所以必要的時候也要佩戴口罩,各宿舍之間不鼓勵互相串門,如果有發熱、乏力、干咳這些癥狀,應該主動報告學校,并且及時就醫。
第三,在就餐方面,建議學生自備餐具,避免混用,就餐保持一些距離,可采用間隔錯位就餐、分時段就餐等制度,學校也應該避免外賣入校。當然這些建議我們也會根據疫情形勢的發展進行適時的調整。謝謝。
2020-04-23 15:57:44
謝謝。今天幾位嘉賓為我們介紹了新冠肺炎防控的相關常用的科學知識,也很實用。明天的發布會我們將圍繞加強農村貧困人口的幫扶,請國務院扶貧辦相關司局的負責人來回答媒體的提問,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0-04-23 15:58:06
轉載事宜:本文為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國家藥監局。轉載必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清晰可見,否則一律追究法律責任!
文字實錄